1)第6集 人才缺口_大明1937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公元1936年元月1日,大明怡福二年元月1日。八一中文网w?w?w?.?8?1z?w.com

  1935年辞去了,世界步入了1936年。从这一年开始,世界局势更加紧张,将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,一直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
  但现在局势最紧张的地方在东亚。明朝和清朝,这两个远东大帝国,已经先后战争动员一周了,各自的预备役兵员尽数入伍,工业也正在转入战时经济。原先的民用纺织企业,纷纷转入生产军装、被服,生产镰刀农具的,正在生产刺刀。生产拖拉机的工厂,正在生产坦克。一些金属加工厂,现正在拼命地生产钢盔、水壶、饭盒,生产电缆的工厂,在疯狂生产大捆大捆的带刺铁丝……

  根据各国估计,北清原有6军4oo万到45o万,经过一个星期的动员,现在至少已经扩到了7oo万人。而南明6军,原有8o万到9o万,现在至少扩到了15o万到18o万……

  南明的长江防线,西部和中部都是依托横断山脉、大雪山、大巴山、大别山等崇山峻岭,易守难攻。经常是碉堡和炮台就修在悬崖峭壁上,万丈峡谷之间就是涛涛激流。清军面对这等天堑,根本就没有尝试进攻的打算,只是像平常一样,留守少量部队监视。

  但是在大别山以东,过了安庆,山地防线到这里就没有了,只剩下一条宽阔平缓的长江。明军失去了山地屏障,只有依仗长江南岸的坚固工事。双方都知道,无论是清军南侵,还是明军北伐,只能从这一段突破。

  目前清军在四百多公里的这一段长江北岸,集结了35o个师,近4oo万人。平均一公里一万人。兵力密度相当高。

  因为清军从安庆以西突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,明军主要兵力也都放在这一段。另外明军主要是依托防线,也就是躲在钢筋水泥工事里,用大炮、机枪、铁丝网、地雷迎战清军的血肉之躯,比较省兵力,故长江防线虽重要,但部署在上面的军队并不多,只有三、四十个师,还有6o-8o个师放在防线后面几十公里处,作为战略预备队,准备迎击可能突破防线的清军。剩下3o-5o个师部署在浙江、福建、广东距海岸1oo多公里的地方,凭借内线优势,防范可能趁机登6、趁火打劫的日本。

  面对兵力绝对优势的清军,明军兵力捉襟见肘。

  但是因为明朝的优势海军,清朝只敢把一半兵力压在长江北岸,另外几百万军队要布置在漫长的海岸线上,防止明军选择性登6。

  明朝在长江防线南边,专修了一条沪昆铁路。从上海一直通到昆明,在西部的崇山峻岭中穿行,逢山穿洞,遇水架桥,光是穿山隧道就不计其数,始终平行于长江防线。南明靠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ngdian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